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9-23 10:39
来源:钟家强/文 深兰虎/图
秋季开学了。
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江口中学,学生一进教室,有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,光线柔和均匀,明亮了许多。感谢“点亮中国偏乡·安康行”给我们带来的惊喜,老师和同学们如是说。这是我从宁陕县慈善协会微信公众号获悉的。
今年上半年,安康市慈善协会通过省慈善协会协调,争取到厦门市立达信泉水慈善基金会“点亮中国偏乡·安康行”公益项目试点支持。所谓“偏乡”,即学校距离县城三十公里以上。
市慈善协会按照偏乡安康行项目要求,选择宁陕、紫阳、汉滨区三县区十一所偏乡农村学校,获得该基金会无偿捐赠价值152万元全护眼教育照明灯具262套,发往项目学校 ,用于安装学生教室、图书室,惠及师生近6000名。
市慈善协会在项目实施中要求,实行协议管理,校长负责制,各偏乡学校暑假期间积极落实,聘请资质过硬的电工精心安装,赶在秋季开学前,全部安装上了崭新的护眼灯。

学生在已安装好护眼灯的教室上晚自习
近些年来,由于多方面的因素,无论城市、还是农村学校,近视孩子发生率较高,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、初中乃至高中学生,戴近视眼镜依次增多,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。
曾记得,2020年4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康考察期间,在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学校对老师说,孩子们近视多,是他的隐忧。希望孩子们要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。 安康市慈善协会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记在心上,积极行动起来,在开展慈善助学中,为降低近视患病率,从改善学生教室照明灯入手,多方努力,获得厦门立达信泉水慈善基金会“点亮中国偏乡·安康行”公益项目,也得到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。
市慈善协会会长崔光华和副会长童兆阳等,在盛夏期间,不顾酷暑,与有关县区慈善协会负责人一起,跑遍了项目学校。

崔光华会长察看护眼灯项目实施情况
开学不久的一天,秋雨绵绵,我驱车从西安回安康,途经项目实施学校江口中学。就有了去看一看的想法。到了校门口,向保安说明情况后进入校园,此时恰遇学校一中年老师,他获知我的来意,热情带往教室,一一察看了安装护眼灯教室的情况。他说,这次市县慈善协会给学校办了件大好事,给教室安装上了明亮的护眼灯。以前教室的日光灯,总让大家有点头疼,逢阴雨雾天,窗外灰蒙蒙的,教室里的光线也跟着暗下来,坐在后排的同学要看清黑板,得使劲眯着眼睛。到了晚自习时,日光灯的光又黄又暗,看黑板、写作业时,眼睛总像蒙了层雾,时间一长,眼睛就又酸又涩,忍不住揉来揉去。
教室里光线不好,老师担心长期在这样的光线下学习,学生的眼睛会受委屈,大家也只能在心里盼着,能有更亮、更舒服的灯光。
愿望变成了现实,省市县慈善协会支持争取厦门市立达信泉水慈善基金会的支持,护眼灯装上了。
秋季一开学,老师和学生走进教室,按下开关,当第一盏灯亮起时,下意识地眨了眨眼——那光一点都不刺眼,像春天早晨的阳光一样柔和,均匀地洒在课桌上,黑板上的内容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同学们坐在教室,看着一排排亮堂堂的新灯,忍不住说好亮啊。在有护眼灯的教室上课,学生们的学习状态都变好了。
在一间教室,这位老师深情地说:“市县慈善协会联系厦门慈善基金会,为学校无偿捐赠的护眼灯,保护了学生的眼睛,不仅给学生们送来了舒适灯光,更是把对师生的关心,藏在了每一盏灯里”。
这时,他从手机收藏里拿出初三同学一篇作文,让我阅看,作文中写到:慈善协会送来的不只是一盏盏灯,更是照亮我们学习之路的温暖。我知道,这些灯里装着慈善组织对我们的期待,所以我会更用心地读书,保护好眼睛,不让慈善组织的心意白费。等将来我长大了,也像你们一样,做个善良有爱心的人,把爱传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
读着作文,我这个慈善志愿者心里面特别温暖,一盏护眼灯,传递了慈善力量。

孩子们在安装护眼灯的教室里认真学习
我想,安装了护眼灯的学校,都会有与宁陕县江口中学师生们一样的感觉吧,坐在教室里,享受着光线均匀明亮的灯光。
看了教室护眼灯,读了同学的作文,带着愉快心情,离开校园,驱车向秦岭深处又一座大山,平河梁进发。
节能护眼灯是高科技电子产品,那么,它是怎么护眼的呢?一是减少频闪;二是过滤蓝光,有效避免普通灯蓝光频长短,易损伤视网膜的危害;三是模似自然光线,减少视觉负担,使物体颜色更直接;四是优化光线分布,具有良好的亮度色温调节功能,使光线均匀,减少阴影玄光。
护眼灯,可有效缓解师生的视觉疲劳,预防近视眼发病率。市慈善协会慈善助学行动中的护眼灯项目,得到了农村学校师生的一致赞誉。
一盏盏护眼灯,传递着慈善人对山里孩子们的爱。
作为慈善志愿者,市县慈善组织为偏乡孩子们在学校读书护好眼睛,我感到欣慰。